体能素质之三:协调
来源:
|
作者:pmo9297e3
|
发布时间: 2017-12-18
|
5134 次浏览
|
分享到:
孩子的协调能力,是指全身各个部位能相互配合完成特定的动作。假如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协调不好,他就会很难做好某件事情,各方面能力上不去,健康成长也会受到影响。培养协调能力,除脚以外,还要培养脚与手。手与手、脚与肩等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
体能素质之三:协调
孩子的协调能力,是指全身各个部位能相互配合完成特定的动作。假如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协调不好,他就会很难做好某件事情,各方面能力上不去,健康成长也会受到影响。培养协调能力,除脚以外,还要培养脚与手。手与手、脚与肩等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也是在进行身体运动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
1、概述
运动协调能力是综合的神经机能能力,其表现形式即是运动协调。人体运动协调能力由反应能力、空间定向能力、本体感知能力、节奏能力、平衡能力、与动作认知有关的认知能力等多种要素所构成。
良好发展的协调能力有助于运动员迅速地建立起大脑皮层中相关中枢之间的暂时联系,更快地形成动力定型,高质量地掌握运动技巧;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运动时的外部环境;有助于运动员在完成同样的练习时更节省地使用能量;有助于减少运动创伤的发生 。
2、协调素质的分类
在神经综合控制下,运动协调可以分为肌肉协调与动作协调。肌肉协调通过肌肉的配合来表现。一个动作,不论简单还是复杂,都存在着主动肌、辅助肌、拮抗肌的相互配合协作以及不同动作部位各肌肉间的配合协作。而动作协调则是指动作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连结的状态。
依运动员协调能力与其运动专项关系的密切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一般协调能力指运动员完成各种运动活动时所需要的普适性的协调能力,专项协调能力则指运动员完成专项运动时所需要的专门性的协调能力。
3、协调素质的训练
1】反应能力是指人神经及动作的快速应答能力。运动员反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的水平。反应能力的训练通常采用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 [1] 。
2】平衡能力是指人体维持平衡的本领。人体运动时总是与维持相对稳定的身体位置(操作姿势)相联系,即与保持平衡相联系。平衡是通过对抗使身体偏离适宜位置的力(惯性力、支撑反应力等)而达到的状态。人体保持稳定姿势的能力是保证人体基本静态位置的关键能力,也是人体有效完成某一动作的基础。实践中,在加强关节稳定性的同时常采用以下方法改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3】节奏能力是指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在完成动作的时间和力度上呈现出来的快慢、强弱有序变化的能力。常采用的练习有:
—— 用固定的频率完成不同长度的分段距离。要求在完成每一个分段距离时保持固定的频率。
—— 用高于比赛平均频率完成分段距离和全程。要求练习时首先确定比赛平均速度,然后
在完成每分段距离时采用高于或低于比赛的频率,如1分钟多或者少2、4、6个动作,来提高运动员控制节奏的能力。
——完成3-4个分段距离,保持成绩,增加频率。要求第一个分段距离用比赛速度来完成,下一个分段距离与上一次练习相比,多增加一个周期动作或减少一个周期动作 [1] 。
4】空间定向能力,是指运动员对外界物体或现象的空间位置的判断及其对自身运动的空间位置判断的能力。空间定向能力的主要评价指标就是对技术动作的精确控制水平。
控制动作的精确性作为完成某一技术动作的关键因素对运动员的空间定位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如体操等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准确控制肌肉的工作,并表现身体和身体各个环节在空间运动过程中的精确移动。排球、拳击等命中类运动项目,也要求运动员具有很强的空间定向能力,通过瞬间判断和操作来控制完成动作的方式与发力的时机 [1] 。
5】时间感知能力是指运动员对完成练习在时间维度上准确判断的能力。时间感知能力的培养常采用以下方法。
—— 变速完成比赛距离的练习。预先设定练习目标(如,时间目标),如规定行进速度为最大速度的95% 、90%、85%、75%、70%。要求运动员尽可能按规定的速度完成练习。
——要求运动员在练习距离中规定的段落里按比赛速度行进,并逐渐增加规定段落的距离。
——练习后要求运动员将实际练习速度与主观感觉速度进行对比,以提高运动员的时间感知能力 [1] 。
6】距离感知能力是指运动员对距离的准确判断与控制能力。该能力对田径项目中需要准确助跑的跳跃和掷远运动项目有着重要作用。
对于要求有准确助跑的运动项目来讲,由于场地、气候、运动员身体状态等各种原因都会影响助跑的准确性,因此训练运动员的助跑准确性时,加强运动员的距离感成为重要的内容。如,提高运动员最后4-5步控制步幅,准确起跳的能力成为像跳远这样要求有准确助跑运动项目运动员训练的关键。
另外,可以通过固定投掷距离的方式提高运动员肌肉控制能力,即通过投准的方式提高运动员控制器械的能力。该练习对铁饼、标枪等项目运动员距离感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1] 。
7】专门感觉能力是在完成各种各样的专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专门的感觉能力与运动项目的运动方式以及运动环境密切相关。如,自行车的车感;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划船、帆船运动员的船感;篮球运动员的球感等等都是通过从小在相应的环境里或通过从小驾驭器械的训练获得的 [1] 。
4、协调素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受到运动员时间、空间或动力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运动员协调能力的训练中,在关注某一能力改善的同时,应注意与全面改善综合协调能力的密切结合。
2)少年儿童运动员应该更多运动项目的练习,尤其要重视多安排体操训练,以有效提高运动员肌肉协调能力、空间感知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3)协调素质的训练应作为每天的重要训练内容来予安排,尤其是对一些动作相对单一的运动项目来讲显得更为重要
4)在周期性项目中,协调能力的专门练习手段较少,因此,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应在完成习惯性练习的同时开拓更多的训练手段。如,不常用的开始姿势;运用各种扩大动作幅度的练习器械和专门设备;改变训练条件和环境等。
5)由于协调素质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因此,要密切围绕专项需要进行协调性训练。
协调性训练有以下九种方法:
1、不习惯动作之各种身体练习;
2、反向完成动作;
3、改变已习惯动作速度与节奏;
4、以游戏方式完成复杂动作;
5、要求创造性改变完成动作方式;
6、采不习惯组合动作,使已掌握动作更加复杂化练习;
7、改变动作空间范围;
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环境做各种较复杂练习;
9、适时用信号或有条件刺激以使运动员做改变动作之各种练习。
协调能力是以身体素质平衡发展为基础,它可使已具备的速度、力量、耐力、技术有机的溶合,使达到最优的效果。与神经系统发育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协调意味着经济和节省能量,青少年早期训练中应最优先发展的能力。
扩展资料:
一、协调性概述
定义:人体在运动中流畅、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协调性,严格说来不能作为一种素质,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在运动中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支持肌的相互配合,使能够最经济地完成动作。
二、协调性的组成因素
1. 分化能力:肌肉清晰地感觉时间、空间和力度的能力;
2. 结合能力:将各节动作精密妥善地连接能力;
3.定位能力:感知位置关系(人我、物我)并做出感应动作的能力;
4. 平衡能力:保持平衡或在丧失平衡之后尽快回复的能力;
5. 节奏能力:正确地再现动作的节奏或模仿表现动作节奏的能力;
6. 反应能力:感知状况变化并做出切换动作以适应状况变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