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体能训练——跳
“跳”最初是人类为了生存、躲避危险、翻越障碍所发展的一种生存的必备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青少年对跳的能力的掌握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当孩子准备跳时你有没有观察孩子的起跳姿势、跳起时的身体姿势(有些甚至摆脱不了地心引力),落地一瞬间的巨大声响“咚……”,这也许正是许多家长所困惑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
1、爬的过少?抱的过多?用的过多(学步车)?
2、大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基本运动能力不足
3、作业量大-久坐少动时间越来越多
4、营养过剩、不均衡-营养不良
5、电子产品泛滥
作为家长不妨回忆一下童年常玩的经典游戏
跳房子——既有双脚跳又有单脚跳
跳皮筋——单脚多方向跳,落地,上下肢的协调能力
斗鸡——高强度的跳跃练习,向前跳,向上跳,核心控制能力,爆发力,战术
跳山羊——哇,多么好的助跑起跳啊
这些游戏现在的孩子知道的会玩的少之甚少,取而代之的是大拇指,食指,无名指,在屏幕上疯狂点击。
对于跳之后的落地缓冲,似乎没人进行专门的教学,而是我们在游戏中摸索出来,为了胜利去琢磨各种技巧。而现在的孩子缺少了游戏对身体潜力的激发,动作变的僵硬,不协调,能力不足。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运动特点
1. 大约2岁,幼儿逐渐开始学习双脚离地的纵跳动作。
2. 3-4岁左右的幼儿,已经能够双脚起跳,但蹬地力量小,跳的低,手臂的摆动与脚的蹬地配合不好,动作协调性较差,落地时沉重,不会屈膝缓冲,而且在跳跃时几乎全身都是出于紧张状态,不太会移动身体重心,单脚可以连续跳4米以上。
3. 5-6岁幼儿不仅有较有力的,较协协调地向前跳和向上纵跳,而且学会了较复杂的跳跃动作,如:立定跳远、侧向跳、助跑跨跳、跳绳等,并且学会了缓冲落地动作,腿部的弹跳能力及身体的协调性也有所提升。
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跳的动作模式学习呢
第一阶段
学习蹲的准备动作,在基本掌握蹲的动作模式后进行相应的练习以此来巩固已经习得的动作。若能完成则进入下一阶段;若不能,则进行退阶辅助练习。
第二阶段
【准备动作】自然站立,保持身体直立位,听到口令后(以右脚为例)右脚向右侧跨出一步,迅速屈髋屈膝,双臂顺势向伸。此时,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脚平行脚尖充正前方,膝关节在脚尖正上方,大腿与地面平行腰背平直,头部中立位。
开始学习准备动作1,从基本站立姿势开始进行反复练习。该阶段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动作完成的基础之上,所以掌握较快,但也有特殊情况,请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退阶辅助练习。
第三阶段
准备动作1进阶到准备动作2,若能完成则进入下一阶段;若不能,则进行退阶辅助练习。
第四阶段
落地缓冲。让孩子站在最低(10厘米或10厘米以下)的跳箱,抬起一只脚,然后落地缓冲呈准备动作1,左右腿交替进行。若孩子能轻松完成,在反复练习掌握后进阶至由准备动作1为起始动作的向上跳环节;若不能完成,则选择退阶练习:在跑动或走动过程中进行迅速呈准备动作1。待孩子可以完成该阶段动作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练习。此阶段尤为重要,需要孩子在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下完成落地缓冲,教练需在孩子出现错误动作时及时进行纠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五阶段
在掌握好落地缓冲技术后进行准备动作3的练习,此时,对于已经很好掌握前四阶段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在掌握该阶段后可逐渐进行向上跳、向前跳的练习中,但在练习过程中依然要不断强调基本的动作,从一个到多个,从低到高,从单一方向到不同方向……
落地缓冲能力
在孩子有了正确的跳的准备动作模式后,进行以下练习学习落地缓冲能力,
此方法仅为参考,具体可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进行退阶和进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