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体能!
青少年儿童高端连锁运动品牌
查看详情
上了这么多年体育课,学生为什么还是啥也不会?
来源: | 作者:ETNFIT | 发布时间: 2018-02-04 | 4508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国家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加强青少年的体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我国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此国家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加强青少年的体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

        在此基础上,各个学校积极响应,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纷至沓来,参与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很多学校运动会开得如火如荼,学生们也在赛场上表现出了积极拼搏的面貌,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运动会上,我们很多学生,短跑的起跑是错误的、不会跳高动作(甚至跨越式跳高也不会)、长跑跑不下来,更不要说带点技能的项目。

       我们知道,学校领导不重视、学校运动经费紧张、家长反对等等原因,是造成体育老师训练时间不能保证、运动员水平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

还需注意的是:一般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是几乎没有的,都是在接到运动会通知时,才会招集一些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训练。缺乏系统训练的学生想在成绩上有所突破,那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大学校的体育成绩好(学生的选择范围大而已),小学校只能表示无奈了。仔细想想,问题似乎还是出在了我们的课堂上。


1、体育课运动量小是最大的问题

体育课一般都是跑圈热身、拉伸练习、新课的讲授、练习、放松。这种形式结构本身没有问题,但普遍运动量偏小。就像南京理工大学王宗平教授所说“七不三无”的温柔体育课,即“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

这种小强度的体育课根本达不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不要说一周三节体育课,就算每天一节体育课,这种强度也是无济于事。

2、教师主导地位太严重

课程改革过程中,一再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的比重太大——老师讲的多,讲的细;学生被动听,被动学。看似井井有条的教学流程,每个环节老师要讲解示范,使得练习中断,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根本上不去。

现在中小学生普遍耐力水平差,主要原因是连续练习时间较少(只有超过5分钟的练习才能达到有氧训练的目的)。目前初中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长跑项目,一直是当今学生的软肋,其主要原因是一次性不间断练习时间少造成的。

3、体操、技巧课形同虚设

单杠、双杠、跳马(跳箱)以及垫上技巧运动是教材必修项目,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改善和提高前庭分析器的机能、发展人体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尤其对于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下的体育课,由于过于害怕出现伤害事故,稍微有点危险的活动都不做。一但出现伤害事故,为了给家长说法,学校就会拿老师开刀,什么评优、评先啦,甚至连评职称都受影响。这也造成了体育老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在,体操、技巧内容基本已经与体育课绝缘,这也造成了目前大部分学生引体向上一个也拉不起来的现象。

4、民族体育沦为摆设

武术落选奥运一度刺痛了国人的神经。撇开国际主流价值观不谈,单看我们的大中小学,练武术的学校有多少呢?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首先,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文化传承。  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并不高,非常容易开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却难觅踪迹。体育老师是教材的执行者,只要体育课“不那么温柔”,学生就可以基本掌握各项的运动技能,至于起跑不会跑、跳高不会跳的现象是不应该出现的;一节体育课如果有10分钟的大运动量的练习,学生的体质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不再是个软肋。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担当,认真负责,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舞台来证明自己